|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和县猿人简介

和县猿人简介

关键词:和县猿人,和县遗址,和县景点,和县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和县猿人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hexi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41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安徽省和县西北约45公里善厚镇汪家山北坡, 海拔23米,洞穴古老,泉溪清澈,大旱不干涸,故名“龙潭洞”。 书籍:《和县猿人​》将带您跟随作者一起去探洞寻踪,发掘远古的真相。
书名:和县猿人
作者:黄万波 魏光飚 陈少坤 贺存定
ISBN:9787030356680
定价:3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1
装帧:平装
开本:B5

编辑本段猿人发现地

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安徽省和县西北约45公里善厚镇汪家山北坡, 海拔23米,洞穴古老,泉溪清澈,大旱不干涸,故名“龙潭洞”。1973年,因修水利炸山开渠,大量化石露出地表,群众称其为“龙骨”。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文物工作队和县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之进行科学发掘,发现动物化石密集且种类繁多,有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等。 其中有北方的剑齿虎肿骨鹿、髭狗、巨河狸、棕熊、额鼻犀、南方的大熊猫、剑齿象、中国镆以及华东地区特有的四不象和扬子鳄等50余种动物化石,并在工作面西端“ZA”方格中发现一具猿人头盖骨化石,四颗猿人上臼齿化石,一段左下颌骨化石,还发掘出一部分粗陋的骨器和火烧骨片、灰烬等。
经专家鉴定,龙潭洞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为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化石。据推断,此系一二十岁左右男性青年,属新生代第四纪中更新世地质时代,距今三、四十万年,被命名为“和县猿人”。
“和县猿人”及其动物群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南北方猿人的特性与差异,长江沿地的发育史,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和重要的依据。[1]

编辑本段发现的历史意义

用热释光法和铀系法测得年代距今20万年内,氨基酸法和电子共振法测得年代20一30万年。和县猿人的发现,填补了我省旧石器的空白,尤其完整的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1981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几年间,国内外学者,游人纷纷前来观光。省文物局、和县县委,县政府为方便游客观赏,给国内外学者研究创造良好条件,拟在和城建一个和县猿人遗址博物馆。
[1]

编辑本段书籍;

基础信息

书名:和县猿人
书号:978-7030-356680
作者:黄万波 魏光飚 陈少坤 贺存定
出版日期:11/1/2012
定价:38
开本:B5
装帧:平装
字数(千字数):7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

内容简介

阅读《和县猿人》时您将跟随作者一起去探洞寻踪,发掘远古的真相。本书生动地讲述了和县猿人被发现的故事,为您展现和县猿人的家园——一个有山地、森林、河流、沼泽、草地的史前动物世界。掩卷遐想,留在您脑海中的不止是百转千回的考古推理与目不暇接的入门知识,还有那个美妙的远古世界。
[2]

作者介绍

黄万波
1932年出生于重庆市忠县。1954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巫山猿人、蓝田猿人、和县猿人等重要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名誉所长,重庆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发表学术论著近百篇(部),撰写科普作品近百篇(部)。曾获中国科学院首届竺可桢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裴文中科学奖、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特别奖。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2]

编辑推荐

《和县猿人》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50年前,安徽省和县陶店镇大搞水利建设,民工在无意中挖出了“龙骨”,这一消息迅速传开,前来挖掘“龙骨”的人络绎不绝。本书作者所在的考古队也深入龙潭洞,挖掘出石片与骨片后却疑问连连,按图索骥,竟揭开了一个远古的秘密……[2]

读者对象

本书集权威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大众读者阅读和收藏,也是考古学、人类学、地学、洞穴学等领域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2]

图书目录

卷首语/i
第一章 和县猿人故里的自然概貌/
第二章 和县猿人的发现/
一、走进龙潭洞/
二、二探龙潭洞/
三、发掘龙潭洞/
四、想找一个“瓢”/
第三章 和县猿人的长相/
第四章 和县猿人的家园/
一、洞穴溶蚀及扩大阶段/
二、和县猿人迁居龙潭洞阶段/
三、龙潭洞衰老阶段/
第五章 和县猿人的文化/
一、骨制品/
二、角制品/
三、牙制品/
四、石制品/
第六章 和县猿人遗址的古动物/
第七章 和县猿人生活的年代/
一、氨基酸法/
二、电子自旋共振法/
三、热释光法/
四、动物群对比法/
第八章 和县猿人生活时期的气候环境/
第九章 龙潭洞的化石埋藏与人类活动/
第十章 和县猿人与他的近邻南京猿人/
第十一章 和县猿人与他的远亲北京猿人/
第十二章 和县猿人与他的近亲爪哇猿人/
附录/
后记/
[2]

图书文摘

1979年10月,当我踏上江南的土地,观察了安徽省水文地质队从和县陶店镇采集的大批古动物标本,考察了龙潭洞的地貌、地层和化石埋藏概况后,凭感觉,我似乎走近了远古人类曾经生活过的那片沃土。
这不是幻想,从气候背景显示的信息来看亦如此。
大约260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西北冬季风逐渐增强,全球变冷,冰川发育,并伴随多次气候冷暖波动,以秦岭为界的南北气候格局基本形成。至此,秦岭以北的广阔地域便在西北季风控制之下,形成了干旱的气候,累积了厚厚的黄土。这样的生态环境是不适宜远古人类生息的。而在秦岭以南,由于处在东南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气候湿润,植被繁茂。不言而喻,这样的生态环境才是远古人类生息的理想家园。人类群体中,最先进入这片沃土的,当然是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工具的远古先民。
和县猿人就是远古先民中的一员,他在这里生息了25万年之久,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他脸上蒙的面纱才被揭开,露出了庐山真容:眉脊突起、前额低平、枕脊粗隆、头颅短宽等,一幅直立人(Homo erectus)的相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和县猿人自“出生”至今整整30年有余,却远不及“元谋人”那么有名气!究其原因,一是研究工作停滞不前,二是缺乏宣传,当然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不管怎么说,其中,我们有一份责任。因为我们只完成了和县猿人的“出生”工作,却未扶植她“成长”。
和县猿人的声望虽然不高,但是标本却相当完好。1989年10月29日,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在给安徽省文化厅文物局的函件中说:“贵省发现的和县人,就同时期的人化石来说,其完整性只有北京猿人可以与之相比。”
和县猿人头盖骨不单纯体现在物美上,它在人类演化中呈现的体质特征更是令人关注。比如说,和县猿人头盖骨,与北京猿人相比,显得短宽,后者表现略长;而与爪哇猿人相比,两者较为相近。或者说,和县猿人头盖骨既有北京猿人的性状,更表现出爪哇猿人的长相。这些现象是直系关系,还是体质特征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再者,和县猿人生活的时代为25万年前,是目前东亚地区直立人支系中时代最晚的代表,而且又与早期智人处在同一个时间界面,他们之间的相处关系是和谐、敌视,还是分别在各自的生态环境中成长?总之,这些科学内涵既深奥,又有诱惑力,等待着研究者去一一揭晓。
和县猿人遗址的堆积物还有不少被保存下来,足够研究者在此开展野外工作,或许会再出奇迹,迎来和县猿人家族的新成员。
和县猿人遗址已于1988年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得庆贺。在安徽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关怀下,和县猿人遗址定能在25万年后展现出她的风采:汪家山风景绮丽,民风淳朴,龙潭洞景点众多,文化渊源古远,不时地迎来国内外人文学、地学、考古学、洞穴学等爱好者,以及每一个有求知欲望的旅游者。
之所以这样思考,主要是觉得这很有价值,很希望让和县猿人的文化光芒传向四海!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911648573 传真:18911648573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